Month: January 2022

最後 30 天!如何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帳號資訊與 Facebook 共享?

(Copyright: 2nix / 123RF Stock Photo) 這篇文章已經更新,請查看 2020 年新文章「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 大家還記得 2014 年 Facebook 以 190 億美元價格收購 WhatsApp 嗎?WhatsApp 以簡單易用深受許多使用者喜愛,不僅是即時通訊手機應用的早期先行者,當前在很多歐美國家仍是最多人使用的通訊應用程式。雖然當初 Facebook 在收購 WhatsApp 時承諾會持續讓這品牌獨立運作(如同 Instagram),但兩年多後終究頂不住壓力,這幾天悄悄修改了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 如果你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WhatsApp,本身也有 Facebook 帳戶並已經連接,這項更新對你來說非常重要。未來 WhatsApp 將會和母公司也就是 Facebook 分享使用者資訊,用以改善、提高使用者在臉書的廣告和產品體驗。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不拒絕,那麼 Facebook 就可以合理使用你的 WhatsApp 資訊。 不過 WhatsApp 使用者倒也不必急著把帳號或應用程式刪除,因為這次更新在電話號碼及對話內容部分仍不會被 Facebook 取得,而且 WhatsApp 也允許使用者自行決定是否把 WhatsApp 帳號資訊與 Facebook 共享,但期限只有 30 天,若你不希望這麼做,記得趕快照著本文教學操作。 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帳號資訊與 Facebook …

最後 30 天!如何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帳號資訊與 Facebook 共享? Read More »

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

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是 WhatsApp 更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將在二月以後把使用者資料與母公司 Facebook 共享,包括 WhatsApp 帳戶資訊、電話號碼、服務相關訊息、跟其他人與企業互動資訊和 IP 位址定位等等,以前還能手動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資訊與臉書共享的選項也被移除,如果二月八日以後不同意新的服務條款可能影響使用權益。 這個舉動掀起反彈聲浪,許多國外網友開始發起抵制行動並選擇其他更具隱私安全性的替代方案,對於 WhatsApp 使用者來說也該思考是否要繼續使用這項服務,如果你有非用不可的理由(例如工作)那也只好接受新的隱私政策;假如非必要,建議可以轉換到其他的即時通訊服務。 2014 年 Facebook 宣布以美金 190 億元全面收購 WhatsApp,一開始仍維持獨立業務發展並保留自己的品牌,承諾不會在兩項服務之間連結使用者資料,後來就和 Facebook 加深連結(這部分和 Instagram 很像),以前連結 WhatsApp 和 Facebook 個人資訊的功能還有關閉、不同意的選項,現在乾脆不演了,直接告訴用戶不同意此更新將無法繼續使用。 如果你不希望 WhatsApp 帳戶資料和 Facebook 共享,目前看來只能手動將帳號刪除,刪除就無法回復原有資料,雖然可以重新註冊,但帳號資訊及對話記錄都無法取回,建議刪除前先將重要的對話記錄匯出備份,接下來本文會教你怎麼做。 WhatsApp https://www.whatsapp.com/ 使用教學 在刪除 WhatsApp 帳號前,記得先把想保留的對話記錄手動匯出備份,因為刪除後會連同手機 iCloud 備份檔案一起移除,可以參考並依照 WhatsApp 常見問題的說明操作: 如何備份 WhatsApp 至 iCloud (iOS) 如何備份 WhatsApp 到 Google 雲端硬碟 (Android) …

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 Read More »

Does it ARM 查詢 Office、Photoshop 等 Mac 應用程式是否支援 ARM 架構

十一月蘋果公司進行可能是今年度最後一場發表會,也沒有意外地推出第一款搭載 Apple Silicon 晶片、採用 ARM 架構的全新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電腦,其實在今年年中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就宣布這項計畫,也會有長達兩年時間的「Mac 向蘋果晶片遷移」過渡期間。使用者最想知道採用 Apple Silicon 晶片的電腦會有那些優勢呢?依照蘋果說明,除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會有更高的效能、更低耗能(更好的續航力)並能相容於現有的 iOS 應用程式。 不過因為 ARM 架構和 x86 架構不同,現有的 Mac 應用程式可能無法馬上轉換過去,也成為使用者選購 MacBook 時是否要選擇配備 Apple M1 晶片或是維持原有 Intel 處理器的重要參考指標,國外開發者推出「Does it ARM」網站可以先查詢你平常使用的 Mac 應用程式是否已經支援 ARM 架構,避免在購買新機後無法正常工作或是銜接上出現問題。 對於各種現有的 Mac 應用程式是否支援 ARM 架構好像眾說紛紜,使用者必須自行 Google、找到開發者網站才能查到相關資訊,Does it ARM 將各種常見常用的 Mac 應用程式依照類型進行分類,加入查詢功能,可立即看到應用程式對於 ARM 架構的支援度,並會附上相關鏈結讓使用者後續追蹤更新,對於要購買或升級使用 Apple Silicon 晶片的 Mac …

Does it ARM 查詢 Office、Photoshop 等 Mac 應用程式是否支援 ARM 架構 Read More »

Is Apple silicon ready? 查詢常用的 Mac 應用程式是否支援 Apple Silicon

最近科技圈最關注的一件事就是 Apple 公司推出基於 ARM 架構的單晶片系統(SoC),也是第一款使用於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的 Apple M1 處理器,由於台灣還未上市,國外開箱和評測已經一面倒顯示效能有非常大的躍進,和之前使用 Intel 的 x86 架構相比續航力表現更為出色,許多台灣使用者已經迫不急待在台灣上市的那一天。不過在此之前,必須要先瞭解平常使用的應用程式是否已經支援 ARM 架構,前段時間介紹的「Does it ARM」網站可以讓使用者快速查詢。 本文要推薦「Is Apple silicon ready?」是一個和 Does it ARM 類似的服務,從網站標題就知道它能查詢常見應用程式是否已經針對 Apple Silicon 進行最佳化。當前情況是應用程式過渡到 ARM 架構都會需要一些時間讓開發商進行更新,除了少部分明確表示不會支援 ARM 架構的應用程式外,也慢慢開始有原生支援 Apple M1 的應用程式(或可同時支援 x86 和 ARM 兩種架構)。 在應用程式還沒完全相容 ARM 架構前,Apple 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透過 Rosetta 2(一款二進位編譯器軟體)進行動態二進位轉譯,讓搭載 M1 晶片的 Mac 仍然可以執行 …

Is Apple silicon ready? 查詢常用的 Mac 應用程式是否支援 Apple Silicon Read More »

在 M1 版 Mac 安裝 iPhone、iPad 應用程式,使用 iMazing 匯出 IPA 檔案

Copyright : Raman Tyukin / 123RF Stock Photos 最近趁著 M1 版 Mac 上市也入手一台,購買前已經做足功課,知道這次的自行研發晶片 Apple M1 使用 ARM 架構,再透過 Is Apple silicon ready? 和 Does it ARM 網站確認平常自己常用的應用程式是否已經能在此架構上運作,還好用到的應用程式幾乎都已原生支援,在過渡期也有 Rosetta 2 編譯器確保 x86 應用程式可用。 全新 M1 版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還有個特色,就是可以在電腦上執行 iPhone、iPad 應用程式,因為一樣都是使用 ARM 架構,也讓許多手遊玩家相當興奮。如果透過 Mac App Store 進行搜尋,會發現搜尋結果多了一個切換選項,使用者可選擇要安裝 Mac 或是 iPhone & iPad 應用程式。 但是受限於行動裝置的螢幕大小和操作邏輯跟電腦不同,即使可在 M1 …

在 M1 版 Mac 安裝 iPhone、iPad 應用程式,使用 iMazing 匯出 IPA 檔案 Read More »

Signal 更重視隱私即時通訊應用,不含廣告追蹤器不過度收集用戶資訊

最近因為 WhatsApp 更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將會把使用者資訊與母公司 Facebook 共享而掀起一波抵制和逃難潮,這和當初收購的承諾背道而馳,原有用戶開始尋找一個更重視安全隱私的替代方案,如果你曾經是 WhatsApp 使用者但不想繼續使用,我也寫了一篇「WhatsApp 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文章,目前看來是阻止資訊被 Facebook 共用的唯一解答。 大家都想知道不想繼續使用 WhatsApp 有更好的即時通訊軟體嗎?這事件發生後開始受到關注的是 Signal,Singal 是一個講求隱私權的安全通訊工具,不是很新的軟體(初始版本從 2014 年開始),但在今年初下載量急遽上升,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Signal 和一般即時通訊軟體功能大同小異,可以分享文字、語音訊息、相片、視訊、檔案或語音及視訊聊天,也有貼圖或群組聊天功能,更重要的是 Signal 沒有廣告或追蹤器,不會將使用者資料分享給其他公司或用於營利目的。 Signal 支援最新的點對點加密技術,確保通訊安全,即使是伺服器端也無法讀取或竊聽使用者的訊息或通話,這項服務支援 iPhone、iPad、Android,也能在桌面端 Windows、Mac 和 Linux 使用,當然它也是免費軟體。 這是一個開放原始碼專案,背後是非營利組織 Signal Foundation,而這個機構正是由 WhatsApp 共同創辦人 Brian Acton 在離開 Facebook 後創立,維持這項服務營運的是來自捐款,在不依賴任何大型科技公司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其獨立性,如果想要在通訊方面尋求更大隱私保護,Telegram 以外 Signal 或許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Signal https://signal.org/zh_TW/ 免費下載 Signal https://signal.org/download/ 使用教學 STEP 1 從官方網站點選「Get Signal」會看到手機版和電腦版下載鏈結,行動裝置適用於 iPhone、iPad 和 Android,電腦版支援 Windows、Mac …

Signal 更重視隱私即時通訊應用,不含廣告追蹤器不過度收集用戶資訊 Read More »

將 Telegram 介紹語言設定為繁體中文,手機或電腦版適用

在 WhatsApp 更新使用條款、宣布將會和 Facebook 共享使用者資料後,就有不少用戶跳槽轉換到更重視安全隱私的 Signal,其實另一個 Telegram 也是推薦的替代方案,相信不少人用過,雖然我沒有寫文章介紹,但確實也是我長期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不過台灣 Telegram 使用者相對較少),Telegram 重新編寫過 iOS 和 Mac 應用程式變得更快更順暢,而且也很節省資源。 雖然一直有在使用 Telegram,好像也很習慣沒有中文的介面,但它內建語言切換功能始終沒有提供繁體中文(甚至連簡體中文都沒顯示),之前被媒體大篇幅報導後就有不少網站寫了將語言設定為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的方法,而且很簡單,無論是 iOS、Android 應用程式或是 Windows、Mac 電腦版都能使用喔! 如果你也是 Telegram 使用者,或是想嘗試新的即時通訊工具,都可透過本文教學將介面更改為繁體中文,不僅使用沒難度,也能更快熟悉每個功能和操作方式。 當然沒有中文介面可能是很多人不願意使用的原因之一,也期待未來能內建中文語言,就能省去手動設定語言的步驟。 Telegram https://telegram.org/ 使用教學 STEP 1 在我寫這篇文章時 Telegram 還沒有內建繁體中文語系,如果你打開設定的語言功能,雖然已有很多語系可以切換,但就是找不到繁中或簡中選項,也只能繼續維持在英文介面。 STEP 2 開啟這個鏈結: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會出現如下畫面,大意是說點選底下按鈕就能將 Telegram 介面翻譯為繁體中文(zh-Hant-TW),照著說明點選「Set Language」後開啟 Telegram 加入新語言。如果你想在手機上使用,就以手機瀏覽器開啟鏈結,這個鏈結也適用於電腦版,用電腦瀏覽器點選即可。 下面提供香港中文和簡體中文的設定鏈結: 繁體中文(香港):https://t.me/setlanguage/hongkong 簡體中文(中國):https://t.me/setlanguage/classic-zh-cn STEP 3 點選後開啟 Telegram 會詢問使用者是否要變更語言,按下「Change」就會看到正體中文(zh-Hant-TW)語言包已加入 Telegram 介面也自動變成中文。 STEP 4 再次回到設定畫面,看到中文化的介面真是神清氣爽!如果你是非中文版應用程式不用,用這個方法就能將 …

將 Telegram 介紹語言設定為繁體中文,手機或電腦版適用 Read More »

使用 Mac 內建「系統移轉輔助程式」快速將資料移轉到新電腦

去年十一月蘋果公司推出搭載自行研發晶片 Apple M1 的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和 Mac mini,獲得非常熱烈的迴響,不外乎是在低能耗、絕佳續航力和整體效能表現有出色亮眼的成績,也讓許多仍在使用 Intel CPU(x86)用戶躍躍欲試,想看看搭載 Apple Silicon 的 Mac 有何不同。 剛好我也是第一次在這麼短時間更換電腦,就趁此機會研究了一下如何在 Mac 新舊電腦間快速轉移資料,好消息是如果你原本也是 Mac 使用者,將資料搬移到新電腦並不會太難(甚至可以說是無痛),若有使用時光機(Time Machine)備份在此時也派得上用場,沒有也沒關係,只要將兩台電腦放在一起使用相同的無線網路熱點就能快速傳輸資料。 延伸閱讀: Apple Trade In 換購方案舊換新回收 iPhone、MacBook 可享折抵優惠 如何重灌 Mac 電腦?重新安裝 macOS 自動更新為最新版本教學 Mac 內建一個「系統移轉輔助程式」功能,就在你的「工具程式」中,平常很少人會打開,如果你想將從其他 Mac 電腦、時光機、甚至是 Windows PC 搬移原有資料到新電腦,這個應用程式就能在短時間內協助將資料從舊電腦移轉到新電腦,讓你快速重新部署一個習慣的使用環境。 轉移資料一直是換電腦或手機時的「痛點」,若不是原本資料就不多,或是有習慣備份到外部硬碟、雲端硬碟,在換電腦前都會先想一想應該怎麼做比較好,還好有這個好用的工具可以協助移轉資料,讓這過程簡單不少。 接下來本文會示範將舊的 MacBook 資料移轉到新的 MacBook M1,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做法。 將內容搬移到新的 Mac – Apple 支援 https://support.apple.com/zh-tw/HT204350 使用教學 STEP …

使用 Mac 內建「系統移轉輔助程式」快速將資料移轉到新電腦 Read More »

無痛轉移!微軟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安裝 Chrome 擴充功能教學

年初微軟推出全新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雖然名稱沿用之前的 Edge,卻是將整個瀏覽器砍掉重練,直接以 Chromium 做為核心,也和 Google Chrome 一樣有著非常好的速度、安全性和穩定度,更重要的是也能使用 Chrome 龐大的擴充功能!雖然 Microsoft Edge 預設安裝擴充功能會連接到 Microsoft Store,如果你要使用的外掛只有在 Chrome 線上應用程式商店上架,只要設定一下也能回到熟悉的商店安裝瀏覽器擴充功能。 這個狀況在 Microsoft Edge 測試階段就曾出現過,如果以 Edge 開啟 Chrome 應用程式商店會出現警告訊息,預設情況不會出現擴充功能下載按鈕。Microsoft Edge 是使用 Chromium 核心、經由微軟客製化後的版本,自然會讓所有功能都走微軟的服務,像是以 Microsoft 帳戶登入並同步資料,瀏覽器外掛也會從自家的 Microsoft Store 安裝。 對於 Windows 使用者來說,未來在安裝作業系統後直接登入 Microsoft 帳戶就能快速將資料和紀錄都同步回來,也能減少去下載瀏覽器的動作,如果你想將新版 Microsoft Edge 做為主力瀏覽器,但又希望能從 Google Chrome 無痛移轉的話,其實只要讓 Edge 可以從 Chrome 安裝外掛大概就沒什麼問題了,兩個瀏覽器的基本操作大同小異。 接下來我會教大家如何讓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也能下載安裝 …

無痛轉移!微軟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安裝 Chrome 擴充功能教學 Read More »

開啟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睡眠索引標籤,最大幅度節省硬體資源使用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去年推出後獲得非常好的評價,現今市占率不斷提升,一年後已快成為第三大瀏覽器(第一名 Google Chrome,第二名則是 Safari),即使它一樣是使用 Chromium 核心,卻比 Google 瀏覽器還要輕巧,而且使用時也不會有太過耗費系統資源的情形。更重要的是 Edge 瀏覽器可直接下載安裝 Chrome 擴充功能,如果要轉換瀏覽器就能很無痛轉移,對於 Google Chrome 來說最大特色是有很多很好用的外掛,既然可以相容於 Edge 瀏覽器就沒有不試試看的理由。 最近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正式推出「睡眠索引標籤」(Sleeping Tabs)功能,其實這個功能去年九月開始測試,本來需要進入設定選項將它打開,前幾天已經加入全新的 Edge 88 版。你可能已經看到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跳出功能說明,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建議在設定選項裡將它打開。 簡單來說,Microsoft Edge 瀏覽器「睡眠索引標籤」建立在 Chromium 分頁凍結(Tab Freeze)技術上,可最大程度減少硬體資源使用,它的原理是當瀏覽器分頁在一段時間沒有使用時就自動進入睡眠模式,睡眠模式會釋放該頁面使用的 CPU 和記憶體,提供給其他分頁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使用。 然而「睡眠索引標籤」和以前 Google Chrome 有段時間實驗的「自動捨棄分頁」(Automatic Tab Discarding)功能不同,前者只需要點選分頁就會自動回復,後者需要重新載入網頁,以便利性來說前者是更好的選擇。 在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可以設定分頁進入睡眠模式的閒置時間,也能設定白名單讓特定分頁不進入睡眠模式,例如你可能需要接收更新通知(像是 Email 信箱),如果你習慣會在瀏覽器打開許多分頁的話,這個睡眠索引標籤功能非常推薦打開,最佳化你的系統資源使用。 下載新版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 | Microsoft https://www.microsoft.com/zh-tw/edge …

開啟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睡眠索引標籤,最大幅度節省硬體資源使用 Read More »

以 YubiKey 實體安全金鑰設定 Google 兩步驟驗證教學

一直以來我不斷宣導「兩步驟驗證」對於帳戶安全的重要性,也就是原有的密碼防護方式已經不夠安全,必須加上另一層保護才讓能避免密碼遭竊後被其他人登入,而現今大多數網路服務都會內建此功能。比較常見的兩步驟驗證多以手機簡訊傳送驗證碼或透過應用程式 Google Authenticator 產生驗證碼,為了避免驗證方式失效,部分服務還會同時提供多種驗證方式或備用碼。倘若你需要最高程度的安全防護,使用 U2F/FIDO 實體安全金鑰會是安全性最強的防護機制。 即使 Google 從 2014 年開始就支援 FIDO 聯盟的 U2F 身分認證技術,但因為在台灣不容易取得 YubiKey 這類實體金鑰(Google 的 Titan 安全金鑰只在部分國家販售),且當前價格仍然偏高,支援的服務有限,很多人可能不會考慮在 Google 或其他網路服務上使用實體安全金鑰進行驗證。 九月中我寫了一篇「PayPal 兩步驟驗證設定教學」後,決定來研究一下 YubiKey,恰巧 iOS 13 開放手機 NFC 功能,就上 Yubico 官方網站買了兩個 YubiKey 5 NFC,也許之後可以在行動裝置上進行實體金鑰驗證,會說也許的原因是 Google Smart Lock 當前僅支援以藍牙方式實體驗證,NFC 功能尚未開啟(Yubico 沒有考慮開發藍牙功能的安全金鑰),可能得等下一次應用程式更新。 如果你沒打算加入 Google「進階保護計劃」,安全金鑰的驗證方式可以和其他現有兩步驟驗證共存,若開啟進階保護計劃就會將安全性提升到最高,只允許透過實體安全金鑰認證,大多數需要存取 Gmail 或雲端硬碟資料的第三方應用程式都無法使用,很顯然這個保護計劃僅適用於高風險人士(例如記者、社會運動人士、企業領袖和政治競選團隊等等),一般使用者其實沒有必要使用所謂的進階保護計劃。 接下來我就實際操作一次將 YubiKey 設定為 Google 兩步驟驗證的方式,如果你是使用其他品牌的安全金鑰也是類似的設定步驟,當前支援 U2F 實體金鑰認證的網路服務已經越來越多,除了 Google 以外還有 AWS、Dropbox、Facebook、GitHub、Instagram 等服務。 …

以 YubiKey 實體安全金鑰設定 Google 兩步驟驗證教學 Read More »

換新手機如何備份和轉移 Google Authenticator 兩步驟驗證資料?

Copyright : Alexey Malkin / 123RF Stock Photos 一直以來我都有使用兩步驟驗證來保護並提高帳號安全性的習慣,也經常在文章想傳達給讀者的觀念,除了在重要服務設定高強度密碼(盡量使用密碼管理工具,讓每個服務使用不同密碼組合),也一定要將兩步驟驗證功能打開。但可能不是每個服務都那麼重要,我的想法是只要有牽涉到線上支付或信用卡的平台、和工作有關的重要項目一定會做兩步驟驗證,使用於第三方服務登入的帳號像是 Google、Facebook、Apple ID 也會需要最高的安全性,以實體金鑰 YubiKey 進行兩步驟驗證有助於獲得更好的防護。 大部分的朋友會使用的驗證碼 App 為 Google Authenticator,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有天要更換新手機 Google Authenticator 裡的資料將無法備份、轉移到新手機上(當然這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量),必須手動重新設定。在換機前建議先把舊的手機留著,以便逐一重設網站。 倘若你的手機遭竊或損壞無法使用,就要使用「備份碼」、簡訊或 Email 等方式重設兩步驟驗證功能,但每一個服務提供的選項都不太一樣。 這次更換新的 iPhone 手機後花了一點時間重設 Google Authenticator 內有開啟兩步驟驗證的網站,得出幾個心得和大家分享: 最重要的帳號才使用 Google Authenticator 進行兩步驟驗證保護,以免日後要換新手機需要全部重設非常耗費時間。 對於有提供手機 SMS 簡訊或 Email 寄送驗證碼的服務可優先選擇此驗證選項。 使用正確 Email 和手機號碼等個人資訊,日後需要回復時才能證明身分。 選用其他可備份、移轉的 OTP 應用程式(像是 Authy)。 對於 Google 帳戶來說,要移轉 Google Authenticator 資料相對是比較簡單的,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應該怎麼進行更換,接下來我會介紹在 Google 帳戶兩步驟驗證使用「變更手機」功能。 …

換新手機如何備份和轉移 Google Authenticator 兩步驟驗證資料? Read More »

開啟 Telegram 兩步驟驗證,手機接收簡訊後需再輸入靜態密碼才能登入

Copyright : nikkimeel / 123RF Stock Photos 現今大多數的網路服務或應用程式都會提供兩步驟驗證防護,也就是在傳統的密碼驗證以外加上一道驗證碼機制,而驗證碼可能會透過 Google Authenticator 產生(或是應用程式本身就有驗證器,例如 Facebook),也能選擇以手機簡訊接收,而安全性最高的驗證方式不外乎是 YubiKey 實體金鑰,不過不是所有服務都支援,現階段來說只要在網路服務啟用兩步驟驗證就能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也寫過一些熱門服務的設定教學像是: IG 帳號被盜被貼廣告?重設密碼、開啟雙重驗證防護更安全 Steam 帳號被盜怎麼辦?重設密碼並開啟 Steam Guard 兩步驟驗證防護 PayPal 兩步驟驗證設定教學,以手機簡訊或應用程式降低被盜用風險 最近因為 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讓許多用戶乾脆不用、刪除帳號,轉換到更安全、更重視隱私的 Signal 和 Telegram,我也使用 Telegram 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最近才發現到原來它也有提供兩步驟驗證功能(記得早期並沒有提供這項功能),如果有使用記得將它開啟以獲得更好的防護。 Telegram 預設就是以手機號碼進行登入身分驗證,相較於密碼已經非常安全,開啟兩步驟驗證後會需要再多設定一組密碼,和其他服務的兩步驟驗證流程相反(一般都是先輸入密碼才簡訊驗證),當使用者登入 Telegram 後除了以簡訊收取驗證碼,還會需要輸入預先設定好的兩步驟驗證密碼,完成後才能進行登入,更大幅度地保護使用者帳號安全。 接下來就教大家怎麼在 Telegram 開啟這項功能。 Telegram https://telegram.org/ 使用教學 STEP 1 從應用程式進入「設定」頁面,選擇「隱私權與安全性」就會看到「兩步驟驗證」設定選項,開啟後會知道這項功能可以設定一個靜態密碼(也就是傳統密碼),在透過簡訊獲得代碼以外,如果在新裝置上登入時還會需要輸入這組密碼。 STEP 2 點選「設定靜態密碼」開始使用,首先建立一組安全的密碼,要重複輸入確保設定的密碼無誤,建立密碼後也可以加入密碼提示,不過不是必要,可點選「跳過提示設定」。 STEP 3 接下來這步驟很重要,設定一個「備援 E-mail」以確保能夠重置密碼,如果你擔心未來忘記設定的密碼,記得在這裡先選擇一組信箱,當無法使用密碼進行兩步驟驗證時,就能選擇透過 Email 重設密碼,當然你也可以跳過這個步驟,如果密碼忘記帳號也就會無法登入。 設定好你的 Email 後會需要立即到信箱收信,輸入收到的驗證碼確認信箱有效。 …

開啟 Telegram 兩步驟驗證,手機接收簡訊後需再輸入靜態密碼才能登入 Read More »

Adobe 提供 Flash Player 解除安裝工具 Windows、Mac 使用者需下載移除

Copyright : piotrkt / 123RF Stock Photos 曾經有一段 Flash Player 叱吒風雲的歲月,大家在上網時無論瀏覽影片、線上遊戲都和這項技術脫離不了關係,不過隨著各種技術演進和發展,Flash 已經走入歷史,逐漸被 HTML5、WebGL 和 WebAssembly 等較新的技術取代,老舊程式碼潛藏許多漏洞,也容易成為駭客目標,現今瀏覽器已經預設不載入 Flash 功能,使用率逐年下滑,以往很流行的小遊戲或影片也將成為回憶。 早在 2017 年 Adobe 就已經宣布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會停止更新及發行 Flash Player,今年開始確定可以將電腦原有的 Flash Player 移除,因為再也用不到了!對於想要完整移除的朋友,官方也提供 Flash Player 解除安裝工具,可以協助將 Windows 和 Mac OS 系統原有的 Adobe Flash Player 移除並刪除所有相關檔案。 依照 Adobe Flash Player EOL(產品壽命結束) 頁面說明,在停止更新日之後 Flash Player 依然會存在你的系統中,除非使用者手動移除,由於 …

Adobe 提供 Flash Player 解除安裝工具 Windows、Mac 使用者需下載移除 Read More »

如何在瀏覽器不支援 Adobe Flash Player 後繼續播放 SWF 檔案?

從 2021 年 1 月 12 日開始,Adobe 將會禁止 Flash Player 播放 Flash 內容,主流瀏覽器會繼續停用對 Flash Player 的支援,我前段時間也寫了一篇「Adobe 提供 Flash Player 解除安裝工具 Windows、Mac 使用者需下載移除」教學,依照官方說明,若沒有手動移除,程式依然會留在使用者的電腦上,Adobe 在 Flash Player EOL(產品壽命結束)後不會再提供任何更新或安全性修復,建議將它從電腦移除有助於保護使用者安全。 最近也有看到一些使用者詢問:如果瀏覽器不支援 Adobe Flash Player,但我又需要播放電腦裡的 SWF 檔案(以前的小遊戲、動畫或小程式),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 其實 Adobe 支援中心提供 Flash Player 內容除錯工具(Debugger)下載,不過隱藏在不顯眼的位置,如果使用者需要播放 Flash 檔案,只要從該頁面取得「Flash Player projector content debugger」即可。這個除錯工具免安裝,下載後開啟選擇要播放的 Flash 檔案(或是檔案網址)就能使用,支援 Windows、macOS 和 Linux。 至於從非官方網站的第三方取得 Flash Player 呢?Adobe 強烈建議別這麼做,因為這些載點非經授權,也是惡意軟體或病毒的常見來源。如果在 2021 …

如何在瀏覽器不支援 Adobe Flash Player 後繼續播放 SWF 檔案? Read More »

跨平台 Brave 瀏覽器免費下載!兼具速度與隱私相容 Chrome 擴充功能

因為工作緣故我經常測試各種瀏覽器,除了現今主流的 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 和近期很熱門的 Microsoft Edge 還有不少選擇,像是 Safari、Opera 和 Brave,如果你追求速度和安全隱私可以試試看 Brave 瀏覽器(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 Mac 將它做為預設瀏覽器)。Brave 最大特色是內建廣告和追蹤程式封鎖功能,相較於其他瀏覽器來說速度可快至六倍。 Brave 瀏覽器由布蘭登·艾克(Brendan Eich)開發,他是 JavaScript 主要創造者,也曾經擔任過 Mozilla 技術長,這個瀏覽器可直接使用現有 Chrome 擴充功能,同時提供使用者更好的隱私保護,因為會自動封鎖、阻擋有害的廣告和追蹤程式也能提高上網速度,省下更多流量和時間。 Brave 瀏覽器提供 Windows(32 位元、64 位元)、macOS、Linux 和行動裝置 iOS、Android 適用的各種版本下載,在手機上使用也內建廣告阻擋、防止被追蹤等功能,相對來說對於節省流量和電池效能也更有幫助。如果你習慣 Chrome 瀏覽器但又覺得它過度耗費資源或速度不夠快,除了新版 Microsoft Edge 也可以試試看 Brave。 比較特別的是 Brave 瀏覽器內建「Brave Rewards」獎勵功能,它會整合加密貨幣「Basic Attention Token(BAT)」,在使用者上網瀏覽時透過觀看 Brave 廣告獲取代幣,或是直接使用美元加值購買,再將這些代幣回饋給內容創作者,顛覆傳統的網路廣告模式。不過使用者也不一定要把瀏覽器弄得這麼複雜,如果用不到或沒興趣也可將這項功能隱藏。 Brave 瀏覽器 https://brave.com/zh/ 免費下載 Brave 瀏覽器 https://brave.com/zh/download/ 使用教學 STEP …

跨平台 Brave 瀏覽器免費下載!兼具速度與隱私相容 Chrome 擴充功能 Read More »

如何隱藏 Brave 瀏覽器 Rewards 按鈕及關閉嵌入小費功能?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時常會接觸各種瀏覽器,從最早使用 Google Chrome、Apple Safari 到微軟新的 Microsoft Edge,不得不說 Edge 在 Mac 確實有非常好的效能及瀏覽體驗,也比 Google 瀏覽器更節省資源,不過當時尚未對 M1 版 Mac 進行最佳化(二月後微軟已經釋出在 Apple 晶片 Mac 運作的版本),我就先改用 Brave 瀏覽器,它一樣是使用 Chromium 做為瀏覽器核心,可直接使用現有的擴充功能,且具備自動封鎖、阻擋有害廣告和追蹤程式的特性能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與隱私保護。 Brave 瀏覽器內建「Brave Rewards」(獎勵)功能,整合基本注意力代幣(BAT),使用者在上網時就能逐漸累積代幣數量,可選擇將此代幣捐款給內容創作者或換成其他貨幣,提供不同於以往的市場機制。但使用者不一定想這麼做,如果你想讓 Brave 瀏覽器做為一個單純的瀏覽器功能使用,可以考慮將此選項關閉。 除此之外,Brave Rewards 的「小費」功能會整合 Twitter、Reddit 和 GitHub 網站,內嵌小費按鈕可以直接給創作者小費,若你不想要使用獎勵功能,也記得要另外將小費功能也一併停用才不會影響瀏覽。接下來就教大家怎麼把 Brave Rewards 和相關功能完整關閉。 Brave 瀏覽器 https://brave.com/zh/ 使用教學 STEP 1 在使用 Brave 時瀏覽 Twitter 會看到多一個「小費」按鈕。 本以為是社群新功能,點選後出現贊助畫面才知道是 Brave 瀏覽器內建,因為我一開始就已經把瀏覽器的 Brave Rewards 關閉,但只有關閉該功能依然不會停用嵌入按鈕,需額外設定。 …

如何隱藏 Brave 瀏覽器 Rewards 按鈕及關閉嵌入小費功能? Read More »

要丟回收或一般垃圾?回收大百科教你 101 種常見垃圾該如何處理

現在很多社區都會有自己的資源回收室,在丟垃圾前會先進行分類,將可回收物品放到正確垃圾桶,除了有效降低垃圾量,更重要的是讓一些可再被利用的垃圾回收再生,減少資源浪費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過我曾經遇過幾次不確定某個垃圾能否回收、或是應該要丟到那個回收類別的窘境,腦中也會浮現「如果直接丟一般垃圾會污染環境吧?」的想法,若有個能教大家常見垃圾應該怎麼處理的網站會很實用。 本文要推薦的「回收大百科」是一個台灣人必讀、必備和必須牢記在心的重要知識,收集常見的 101 種垃圾回收價值、組成材質、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和替代方案資訊,讓民眾以正確方式進行資源回收,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遇過不確定某些垃圾應該如何處理的經驗,可以上回收大百科查詢一下回收方式,這正好是網路缺少的資訊。 舉例來說,電子發票在對獎後要丟到一般垃圾或紙類回收呢?因為用感熱紙印製的發票含有很多化學物質,這些看起來像是紙張但又不是紙的發票是不能回收的;此外還有我以前曾經遇過的「濾水器濾芯」究竟能不能回收呢?答案是不行,使用後只能丟入一般垃圾處理,諸如此類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在回收大百科找到正確解答。 除了查詢以外,回收大百科還富有教育功能,提供「丟垃圾大考驗」線上測驗,測試一下你是否真正懂得那些垃圾應該丟一般垃圾或是資源回收,還有一些回收上的知識補充,對於我這種每次都要搜尋網友經驗(但又不確定正確性)的使用者來說非常有用,無論你平常是否已經落實垃圾回收,或是想藉由回收減少垃圾量,都能在這個網站找到很多很實用的資訊。 回收大百科|秒懂101個台灣人必知的垃圾 https://recycle.rethinktw.org/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回收大百科」網站後往下捲動,或是點選「101 件垃圾」就能找到台灣人最容易遇到的資源回收障礙,也就是你我可能碰到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垃圾,例如塑膠飲料杯、保麗龍飲料杯、橡皮筋、披薩盒、沐浴乳瓶罐、網購紙箱等等。 也可透過上方篩選搜尋器,依照常見地點、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回收價值和關鍵字等方式進行查找搜尋,就能找到特定垃圾的正確處理方式。 STEP 2 我找到回收大百科裡列出的「電子發票」項目,也是很多人會碰到的垃圾,當對完發票、但又沒有中獎時,電子發票只能進到一般垃圾,因為感熱紙印製的發票無法回收,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電子載具方式儲存,就可減少列印實體發票的次數。 延伸閱讀: 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 APP 掃描發票存手機,自動記帳主動對獎超方便 水滴發票:結合雲端發票對獎和自動記帳 APP,存發票還能幫你聰明理財 STEP 3 每個垃圾都會有它的回收價值說明,如果標示為低回收價值的話代表回收價格低、或是太難處理太髒等等,這可能就沒有回收價值,只能重複使用或是少用一點。 若標示為高回收價值,代表該材質單純,處理成本較低,可以回收的可能性更高,當然回收前別忘記清洗,分類正確將有助於提高被再利用的機會。 STEP 4 往下捲動到最底部後「回收大百科」會教你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效處理這項垃圾。 STEP 5 我很喜歡「回收大百科」的部分是對於每一種垃圾都會有材質說明和分析。 以及每一個部分應該要被分類在那裡,例如手搖飲可以將吸管丟進一般垃圾,杯蓋、杯子就丟進回收率有 46% 的塑膠容器類,對於要如何正確回收來說很有幫助。 當你知道某一種垃圾可以被回收,網站還會告訴你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STEP 6 有一些很實用的垃圾處理方式,例如手機充電線,現在有些可以拿去超商回收,但大部分時候可能是直接進到一般垃圾,如果你有舊電腦、筆電、螢幕或其他電子產品想要丟棄,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使用蘋果公司授權回收商免費回收舊電腦、筆電、螢幕或其他電子產品教學」。 STEP 7 除了查詢垃圾該怎麼回收處理,回收大百科還有提供小遊戲,考驗使用者是不是真的懂要如何正確丟棄垃圾。 透過互動式遊戲,以左右滑動方式將看到的垃圾丟到一般垃圾或資源回收,看看 30 秒內可以答對多少題,自詡為環保小尖兵的我只有約莫 70% 正確率,看來還有非常多需要吸收學習更新的知識。 如果想知道可回收或是丟進一般垃圾處理流程,在「必備的回收知識」有很多說明可供使用者參考,幫助使用者成為更懂得分類垃圾的環保達人囉!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收集常見的垃圾回收價值、組成材質、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和替代方案資訊 依照常見地點、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回收價值和關鍵字搜尋特定垃圾 提供線上測驗功能,測試是否知道特定垃圾處理方式 Ten articles …

要丟回收或一般垃圾?回收大百科教你 101 種常見垃圾該如何處理 Read More »

從 LastPass 匯出密碼、移轉到 Bitwarden 密碼管理工具教學

前幾天密碼管理工具 LastPass 公告三月後將要調整免費方案,簡單來說,原本跨裝置存取密碼的功能移除,限制只能在電腦或行動裝置擇一使用,很顯然就是要使用者付費升級,不過服務本來就沒有不賺錢的理由(LogMeIn 在 2015 年以 1.1 億美元收購 LastPass),如果你覺得 LastPass 真的很有用,不想花時間找尋其他的同類產品,可以考慮支付每月 $3 美元升級到 Premium,若選擇不繼續使用的話,其實也有很多很棒的免費替代方案。 例如之前介紹過的「Bitwarden」就是一款免費、開放原始碼且跨平台密碼管理工具,無論是個人或團隊都能擁有最簡單、最高安全性的密碼儲存和管理方式,支援 Windows、macOS、Linux 也能在 iOS、Android 行動裝置使用,最棒的是 Bitwarden 提供免費 Google Chrome、Firefox、Opera、Microsoft Edge、Safari、Vivaldi、Brave 和 Tor Browser 瀏覽器適用的擴充功能,也有內建中文介面的網頁版。 Bitwarden 開放原始碼免費密碼管理器,可匯入其他密碼檔支援常見瀏覽器 雖然我傾向使用不可同步或沒有連網的密碼管理器,但在我實際使用 Bitwarden 後發現它確實相當方便,而且具備一般密碼管理工具該有的功能,若你認為將密碼加密、儲存在第三方不夠安全也沒關係,Bitwarden 是開放原始碼程式,使用者可自行架設密碼伺服器。 接下來我會教大家如何將原有儲存在 LastPass 密碼記錄匯出、轉移到 Bitwarden 平台上,如此一來就能在最短時間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移轉服務,繼續維持跨裝置同步密碼和管理密碼的便利性。 LastPass https://www.lastpass.com/ Bitwarden https://bitwarden.com/ 使用教學 STEP 1 首先,開啟 LastPass 網站登入帳號,從控制台左下角選擇「Advanced Options」後會看到一整排功能列,從 Manage Your Vault 找到「Export」匯出選項。 STEP …

從 LastPass 匯出密碼、移轉到 Bitwarden 密碼管理工具教學 Read More »

Google Keep 內建 OCR 文字辨識功能,可將圖片內容轉文字輸出

Copyright: dennizn / 123RF Stock Photo 不知道讀者朋友有沒有使用 Google Keep 呢?這是我最喜歡的 Google 服務之一,可以快速加入記事、備忘錄或清單,也具備提醒、多人協作、標籤和色彩等功能,因為它的自動同步特性,無論在行動裝置或桌面都能快速存取內容(也能搭配擴充功能),後來不斷更新加入新功能,已經算得上是非常成熟的服務,即使如此,Google Keep 依然維持一貫的簡潔,像其他 Google 服務一樣讓使用者覺得安心。 在 Google Keep 中有一個比較少被發現的功能,那就是內建「光學字元識別」(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系統,這是什麼呢?簡單來說,一般可以編輯、選取包括複製貼上的都是純文字,如果你的文字出現在圖片中,除了以肉眼將內容重新打成文字外,更快的方法就是透過 OCR 機器自動辨識將它轉成純文字輸出。 以往 OCR 大多需要軟體才能做到,而且對於中文的辨識度不那麼顯著,既然是 Google 提供的服務,背後有龐大技術力,辨識速度和準確性非常可怕!幾乎是圖片上傳後按個按鈕就即時轉換所有文字內容,對於中文也一樣沒問題!如果剛好需要圖片轉文字,不用辛苦找尋 OCR 軟體了,Google Keep 本身就內建這項功能。 網站名稱:Google Keep 網站鏈結:https://keep.google.com/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Google Keep 登入你的 Google 帳戶就能開始使用。以下我操作示範都是以桌面版為主,不用額外、安裝下載擴充功能,直接透過瀏覽器完成所有步驟。 開啟後點選一下「新增記事…」,底下會出現一排功能按鈕,點選「新增圖片」,選擇要辨識的圖片將它上傳到 Google Keep(或者直接將圖片拖曳到畫面中也會上傳)。 STEP 2 圖片上傳到 Google Keep 後看起來會像下圖,使用者也可以輸入標題和備註內容,右下方會顯示最後編輯時間。所以更動都會在 Google …

Google Keep 內建 OCR 文字辨識功能,可將圖片內容轉文字輸出 Read More »

Pocket:把沒時間讀的網頁先存起來,有空再看

Pocket 的前身是 Read It Later ,最早開始於 2007 年,在資訊量爆炸的今天,類似服務就變得相當重要,它能把你有興趣的發現、但可能暫時沒時間閱讀的內容先保存起來,等到有空的時候再回頭去一一消化檢視。 Pocket 能夠整合相當多裝置,包括 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Blackberry、S60、WebOS、Kindle Fire 以及常見瀏覽器,更能在 Flipboard 等第三方服務上使用,讓你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存取你所保存的待讀清單。 如果你是一個脫離不了網路、且大部分資訊都從網路上攝取的話,Pocket 應該會很適合你。因為 Pocket 相當簡單易用,加上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就能讓你走到哪、讀到哪!類似服務還有 I Need To Read This、Instapaper 和 Justaple 。 網站名稱:Pocket 網站鏈結:https://getpocket.com/(免費註冊) 使用教學 進入Pocket 網站後,先點擊 SIGN UP NOW 來免費註冊一個帳號。 設定一個使用者名稱、密碼,然後填入你的 Email 信箱就能完成。 接著從 How to Save? 或是 https://getpocket.com/go 來了解如何設定 Pocket ,也可以取得 iPhone/iPad、Android、Kindle Fire 等應用程式。 大部分我是習慣使用瀏覽器的書籤列工具來儲存待讀項目,下圖就是 Pocket 的介面,清楚列出每個我保存進來的內容。 使用者可以針對待讀清單內的網站來做調整,以及加上標籤(Tags)來方便管理。 當閱讀完後可以把項目設定為已讀,那它就會從待讀清單被移到 Archives …

Pocket:把沒時間讀的網頁先存起來,有空再看 Read More »

購買電冰箱、冷暖氣機或除濕機可退稅,憑發票收據就能自行申請

Photo by Jesse K. on Unsplash 前段時間老家的電冰箱壞了,使用十幾年的家電說真的也很夠本了(現在的家電使用十年好像是個極限),當然就直接購買一台全新電冰箱,考量到品牌、價格、耐用度和自身需求等因素,最重要的一定要有節能標章,在能源效率標示上盡量選擇第一級或第二級產品,不僅環保且有更好的能源轉換效率,消費者在選購家電時可多多注意此標示。 之前因為購買家電而寫了一篇「買冰箱、冷暖氣或除濕機可補助,節能電器退還減徵貨物稅線上申請教學」,這次幫家人申請減徵貨物稅補助也還在活動期間(目前看來會持續到 110 年六月中),如果你在過年期間或近半年有購買符合經濟部核定能源效率分級為第一級或第二級之電冰箱、冷(暖)氣機或除濕機,都能憑統一發票或收據進行申請,不過剩下時間不多,記得把握機會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退還減徵貨物稅稅額從 500 元至 2000 元不等,依照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級距而定,申請方式不會太複雜,原則上只要準備好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工商憑證、組織及團體憑證(擇一)和載明廠牌、品名及型號之統一發票或收據影本即可線上申請,當然要使用上述憑證驗證可能需要讀卡機,操作上不會太困難,接下來我會再示範一次,和之前的畫面有些不太一樣。 購買節能電器退還減徵貨物稅專區 –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front/ETW118W/VIEW/1212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購買節能電器退還減徵貨物稅專區」的「消費者線上申請」頁面,選擇項目後方的申辦方式,提供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工商憑證和組織及團體憑證四種身份驗證方式。 STEP 2 我是使用健保卡登入,如果你還沒有註冊過健保卡,請先至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網站進行註冊並安裝必要元件(也可參考健保卡網路報稅教學,免自然人憑證註冊密碼教學),連接讀卡機插入健保卡後,輸入身份證號、網路服務註冊密碼和驗證碼就能登入。 登入後會看到一個告知事項,簡單來說你的部分資料會被蒐集使用,點選「接受」繼續。 STEP 3 在消費者資訊輸入姓名或公司名稱、身份證字號或統一編號、電話或手機和聯絡人 Email,這裡要注意的是輸入 Email 後需點選「寄送信件驗證碼」,隨即到信箱收驗證信,把收到的驗證碼輸入後點選「驗證」確認 Email 真實性。 STEP 4 在退稅方式部分選擇要「直撥退稅」或「支票退稅」,前者簡單很多,選擇金融機構類別、金融機構名稱、買受人本人戶名和銀行帳號就能在核准後收到退稅。 憑證資訊部分要選擇購買時是取得發票或是取得收據,如果是二聯式手寫發票,就選擇「其他種類發票」(其他還有電子發票或雲端發票),選擇發票開立年期別、交易日期、發票字軌號碼和商家統一編號,若手邊有發票或收據照著設定輸入不會太難。 STEP 5 接著會看到「電器類產品資訊」區域,選擇類別、廠牌、型號和機器號碼或產品製造號碼(可以在電器的保固卡找到),接著就會出現可減徵稅額,設定後記得點選「新增明細一筆」把它加入下方清單才算成功。 STEP 6 最後從下方「附件」功能選擇你的發票或收據相片,可以用手機拍攝,記得把圖片稍微壓縮一下不要超過 4MB 大小,也支援 Office 格式像是 Word、Excel、PowerPoint 或 OpenOffice。 點選「上傳」後相片會顯示於申辦案件附件列表,務必要確認上傳狀態為成功才算完成。 STEP 7 …

購買電冰箱、冷暖氣機或除濕機可退稅,憑發票收據就能自行申請 Read More »

在 iPhone 捷徑設定「低耗電模式」自動化,減少耗電延長電池壽命

Copyright : Vladimir Soldatov / 123RF Stock Photos 蘋果公司在 iOS 11.3 和以上版本加入「電池健康度」功能,使用者可以查目前手機電池最大容量,因為鋰離子電池屬於消耗品,會隨著使用時間而逐漸老化、減少可用壽命,最明顯的就是發現電力好像沒有一開始新機這麼充沛,很常需要充電等等。對於如何讓電池使用壽命和續航力最大化,蘋果公司也有提供詳細說明,簡單來說,盡量減少電池電量過低或過充的極端狀態,將「最佳化電池充電」功能打開可學習每日充電模式。 iPhone 使用者都知道當 iPhone 電力過低(少於 20%)時會自動進入「低耗電模式」,也就是電池圖案會顯示為黃色,低耗電模式會降低電子郵件擷取、背景 App 重新整理、自動下載、部分視覺效果和 iCloud 照片、5G 等效能以減少電力消耗,在充電達 80% 以上會關閉此模式,當然使用者也能手動將「低耗電模式」打開,特別是你希望爭取更多手機的使用時間(像是在開車導航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很有幫助)。 現階段 iPhone 還無法讓使用者自訂進入「低耗電模式」電量,但可以透過「捷徑」功能來實現這個想法,如果你想在電量少於 40%、50% 或特定數字時自動進入低耗電模式,只要設定捷徑就能自動進行,對於經常會因為手機電力而感到焦慮的朋友來說很有幫助,當然對延長電池壽命、減少耗電也有影響。 使用教學 STEP 1 如果你的 iPhone 裡沒有「捷徑」APP,可以先從 App Store 搜尋、下載,這是 Apple 公司提供的應用程式,下載後就能建立一些自動化功能。 STEP 2 首先點選下方「自動化」選項,可以讓裝置對特定條件的更動進行回應,點選右上角來新增自動化操作,在這邊選擇「製作個人自動化操作」選項,因為只有在這台裝置使用。 STEP 3 接著往下捲動到下方點選「電池電量」控制功能,拖曳要設定的電量,例如我想在手機電量低於 40% 時執行特定操作,就在這裡先調整為 40% 然後選擇「低於 40%」。 STEP 4 在下一步點選「加入動作」也就是自動化操作要執行的動作,在搜尋框輸入「設定低耗電模式」找到這個動作,點選加入此選項來執行低耗電模式。 STEP …

在 iPhone 捷徑設定「低耗電模式」自動化,減少耗電延長電池壽命 Read More »

汽機車主要駕駛人申請教學,準備讀卡機和駕照即可線上設定

Copyright : Dmytro / 123RF Stock Photos 如果你是開家裡的汽車,或是爸媽買給你的機車,可能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車主不是你,通行費或停車費繳費欠費通知會直接寄給車主和駕籍地址,而不是平常使用車輛者,還要轉交或代為繳費。後來我在廣播聽到交通部廣告,得知從去年四月開始政府啟用一項名為「汽車主要駕駛人登記制度」,只要登錄後就可優先通知主要駕駛人,讓流程簡化省時也更方便繳納。 若你沒有時間親自跑一趟監理所,透過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監理服務網」也能自己線上申請主要駕駛人,除第一次註冊需要使用車主本人的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或工商憑證(選一個即可),設定主要駕駛人也要有駕駛者的駕照影本,這部份只要直接透過手機拍照產生圖片檔上傳即可。 至於主要駕駛人有那些功能呢?依照監理所的說明,為簡化過路費及停車費收繳流程,提供汽車所有人申請登記主要駕駛人,以利高速公局之過路費與停車費可直接向駕駛人通知收繳;另外還有一個政策懶人包,利用圖片方式說明更易理解。 不過目前因為法規問題,違規罰單部分仍會寄給原車主,這部份需要等到未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後才會推動。 監理服務網 – 主要駕駛人設定 https://www.mvdis.gov.tw/m3-emv-car/car/carMainDriver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監理服務網」後點選上方選單的駕駛人,就會找到「主要駕駛人設定」選項(在聯絡地址分類下方)。 第一次使用需要加入會員,這邊要注意的是需使用「原車主」資料進行註冊,否則待會設定時會無法選擇該輛汽車。註冊時可使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註冊,當然必須要準備讀卡機才行,如果有線上報稅的話手邊應該也會有讀卡機。 STEP 2 像我就是直接使用健保卡進行憑證驗證,因為之前報稅有註冊過健保卡密碼,驗證時會要求輸入健保卡密碼。 STEP 3 最後填寫電子郵件、密碼就能完成監理服務網會員註冊。 STEP 4 接著就不需要再使用讀卡機了,直接點選上方選單「主要駕駛人設定」,登入帳號後會出現「線上申辦」畫面,在車別部分可選擇汽車或機車,輸入車號後按下查詢就會跳出結果。 STEP 5 如果車輛確實在註冊者名下,查詢後就會看到如下畫面,也就可以開始設定汽車或機車的主要駕駛人。 在設定時需要輸入主要駕駛人的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手機號碼,要注意的是最底下有個「駕照影本」選項,可以透過手機拍攝主要駕駛人的駕照正面,此選項上傳圖片檔案即可,支援的格式包括 jpg、gif、png 和 tif ,圖片如果檔案太大的話需要稍微縮小一下才行。 按下「設定」後會出現一個說明,繼續操作直到設定完成,最上方的主要駕駛人後方就會出現身分證字號,這樣就完成設定囉!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設定汽機車主要駕駛人,過路費及停車費通知會直接寄送駕駛人 註冊時需準備原車主的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透過讀卡機取得帳號 設定需要主要駕駛人的駕照影本,可拍照後線上上傳 Ten 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線上申請交通違規簡訊,超速闖紅燈或違停遭檢舉時以手機簡訊通報 Apple 資料與隱私權可下載 iCloud 照片、雲端硬碟檔案和郵件備份 山模山樣:帶你認識台灣 52 座山,原來這些山的特色和故事都這麼有趣 …

汽機車主要駕駛人申請教學,準備讀卡機和駕照即可線上設定 Read More »

線上申請交通違規簡訊,超速闖紅燈或違停遭檢舉時以手機簡訊通報

Copyright: Anna Grigorjeva 開車騎車的用路人最怕收到違規罰單,即使再三小心,也有可能一不注意就超越速限或被其他人檢舉違規,舉例來說,開車時如果感覺到路邊的測速照相、闖紅燈照相有閃了一下,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超速;通常從違規逕行舉發到收到罰單可能會需要長達一個月作業時間,在這段期間就會提心吊膽,尤其當車主不是自己的時候(順帶一提可以設定「汽機車主要駕駛人」,高速公局過路費與停車費就能直接向駕駛人通知收繳)。 現在台灣六個直轄市警察局已有提供民眾免費「交通違規簡訊」服務,透過線上平台自行申請,就能在違反交通安全規範、逕行舉發前收到手機簡訊通知,包括固定測速照相(超速)、闖紅燈設備、民眾檢舉交通違規和違規拖吊,而這項措施的主要用意是提醒民眾即時改正交通違規情形,避免遭到重複舉發,亦可改善行車秩序和防制交通危害。 目前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警察局網站都提供申請,申請時需要填寫接收簡訊者姓名、手機號碼、車輛車牌號碼和車主身份證字號等資訊,建議可在平常經常用車的縣市申請這項交通違規簡訊服務。 各縣市交通違規簡訊服務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使用教學 STEP 1 以下教學使用台北市的交通違規簡訊服務做為範例,開啟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的「交通違規便民服務網」後,點選「交通違規簡訊服務」進行申請,比較特別的是如果你收到違規簡訊,還能在線上查詢違規照片。 STEP 2 接著會有一個簡訊服務內容說明,拖曳到下方勾選「我已閱讀,並瞭解本項服務內容」跳到下一步。 下個畫面還會有一個簡訊服務限制說明,一樣拖曳到最下方勾選已瞭解遵守事項並同意服務內容,要注意的是盡量以設定自己的車輛為主,如果車主不是你本人,也記得先取得原車主同意才不會產生問題。 STEP 3 第一次使用時點選「新申辦」輸入相關資料,台北市政府的交通違規簡訊服務適用於汽車和機車。 STEP 4 申辦服務時需要設定車主或公司名稱、車主身份證或統一編號、申請人身分、手機號碼和電子信箱等資訊,從上方輸入車牌車號(需包含「-」符號)、車種,可以一次設定多台汽機車。 STEP 5 設定後會馬上跳出收取手機驗證碼的畫面,將收到的手機簡訊驗證碼輸入「送出」。 完成後會跳出結果,如果沒有問題就會通過審核,如果在台北市涉有逕行舉發之交通違規行為(例如超速、違規停車、闖紅燈或被民眾檢舉拖吊),就會以使用者設定的暱稱發送簡訊通知。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和高雄可申請交通違規簡訊 在違反交通安全規範、逕行舉發前收到簡訊通知 提醒民眾即時改正交通違規情形,避免遭到重複舉發 Ten 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Apple 資料與隱私權可下載 iCloud 照片、雲端硬碟檔案和郵件備份 山模山樣:帶你認識台灣 52 座山,原來這些山的特色和故事都這麼有趣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集錦」功能可收集整理網頁、影像或文字 Microsoft Edge 正式版免費下載!微軟全新網頁瀏覽器 Google Chrome 推出「閱讀清單」,收藏想閱讀還沒時間瀏覽的網頁 汽機車主要駕駛人申請教學,準備讀卡機和駕照即可線上設定 在 iPhone 捷徑設定「低耗電模式」自動化,減少耗電延長電池壽命 …

線上申請交通違規簡訊,超速闖紅燈或違停遭檢舉時以手機簡訊通報 Read More »

Apple 資料與隱私權可下載 iCloud 照片、雲端硬碟檔案和郵件備份

Copyright : Michael Prima / 123RF Stock Photos 前陣子看到一篇新聞,大意是說 Apple 的 iCloud 雲端服務推出新功能,將可在線上移轉照片資料,直接把儲存在雲端相簿的照片轉移到 Google Photos,不過目前還沒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開放,台灣使用者可能要再等等。無論 iPhone、iPad 都內建 iCloud 雲端同步功能,開啟後會將拍攝的相片影片自動同步、上傳到雲端,也能在其他裝置取用,看起來雖然很安全可靠,前段時間還是有使用者遺失大量保存在 iCloud 的相片。 為了資料安全,多儲存一份在其他地方會是更好的作法,當本機硬碟故障時可以取回雲端上的檔案,若是雲端資料遺失,也有本機硬碟可用。 以往要將 iCloud 相片、影片或檔案資料移轉到其他平台並不容易,除了透過同步方式把資料下載回硬碟,還要手動再上傳到其他空間,如果資料一多其實很耗費時間,而且也容易因為傳輸中斷而失敗。 最近才知道 Apple「資料與隱私權」頁面提供「取得資料拷貝」功能,可以將 Apple 的 App 與服務下載資料備份,更重要的是有儲存在 iCloud 雲端資訊,包括書籤、閱讀列表、行事曆、提醒事項、聯絡人、備忘錄,也有 iCloud 雲端硬碟檔案、郵件、照片可供打包匯出,依照使用者需求切割成不同檔案大小。 接下來我會教大家如何將 iCloud 雲端儲存的檔案、郵件或照片影片備份下載。 資料與隱私權 – Apple https://privacy.apple.com/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Apple 資料與隱私權頁面,輸入 Apple ID、密碼進行登入,如果你有設定「兩步驟驗證」會要求填入驗證碼。 STEP 2 登入後會看到「管理您的資料」相關功能,可以取得資料拷貝、更正資料、暫時停用帳號或是刪除帳號,特別是「取得資料備份」功能讓使用者從 Apple 的 …

Apple 資料與隱私權可下載 iCloud 照片、雲端硬碟檔案和郵件備份 Read More »

山模山樣:帶你認識台灣 52 座山,原來這些山的特色和故事都這麼有趣

對於高山或是大海我始終抱持著虔敬的心,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若非必要我很少從事相關活動,即使有登山或去海邊也都在一般認為很安全範圍。疫情無法出國期間掀起一波登山熱潮,也發生過不少意外,如果平常沒有累積足夠登山經驗,就不該在沒有充分準備或沒有其他人帶領的情況下貿然挑戰難度高的山,在台灣長大可能對台灣的山也沒有太多瞭解,接下來要介紹的網站可以讓你長知識。 本文要推薦的「山模山樣」是一個收錄台灣 52 座山岳資訊的網站,將這些山圖形化,加入帶有故事風格「最…的山」描述方式,使這些山更加生動,加深使用者印象,也讓我們很容易記住每座山的特色和故事。網站將山岳以地理位置從北到南、或是海拔高低進行排序,也能透過所在地區、行程天數、百岳或非百岳等條件篩選。 我最喜歡「山模山樣」的部分是它會有這座山的名稱由來、歷史上曾發生過的奇聞軼事等等,有些以前甚至從未聽過,相當有趣!山模山樣還會列出這座山有那些動植物棲息,是否為常見種、保育類動物,也會提供登山步道等級、適合的入山季節、事前申請和需要準備的入山裝備,如果想登山可以到網站收集資訊。 順帶一提,山模山樣和之前推薦過的「回收大百科」來自同一個製作團隊。 山模山樣 https://mountainlike.relab.cc/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山模山樣」網站可從上方選單「選山列表」找到網站收錄的 52 座台灣山岳,或是從左上角選擇以地理位置、海拔高低進行排序。 如果要顯示更精確的範圍,透過「篩選」可勾選特定所在地區、行程天數、百岳/非百岳來縮小搜尋結果。 STEP 2 有趣的是山模山樣會以「最…的山」描述山岳,加上一些可愛的圖案和顏色配置,點選後就會翻開解答,考考使用者對台灣的山有沒有足夠認識,點選按下「進入這座山」就能開啟詳細資訊。 STEP 3 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圖,包括海拔高度、歷史文化和為什麼是「最…的山」,網站會列出一些理由和說明,可以讓閱讀者快速瞭解這座山的特色。 STEP 4 我很喜歡的是網站會有這座山的名稱由來、奇聞軼事,讓我們不用再去搜維基百科或其他網站資訊,例如阿里山其實是區域和山脈的名稱,而大塔山則是阿里山山脈的最高峰,相傳是 200 多年前有一名鄒族酋長名為「阿巴里」,後來族人為敬仰他將此山稱之為「阿里山」。 STEP 5 再往下捲動畫面會有這座山過山頂三角點東西向的高度剖面圖,以及在不同高度會出現的植物介紹,例如阿里山在 2000 公尺至 2500 公尺會有針闊葉混合林,主要出現的植物有紅檜、阿里山榆和台灣華山松。 除了植物以外,還會標示這座山在不同海拔高度會出現的獨特物種。 STEP 6 有些山可能看名字還不知道在台灣那一個縣市,山模山樣也有提供這些資訊,會標示這座山的涵蓋範圍,以及登山步道等級(適合當天來回、過一夜或過兩夜以上),也會有適合入山的季節,是否需要事前申請入園證、入山證或有無山莊/山屋設施,當然這些資訊僅供參考,還是要依實際情形為主。 如果要入山也記得要事前準備好適當裝備,而且依照地勢高低、路線難度不同,也會需要準備不太一樣的裝備,標記為實色者是必須攜帶物品,如果是淺色的話則視情況斟酌攜帶即可,每個人可能需要的用品、行程時間不同,還是要以自身情況為主要考量。 STEP 7 每座山的頁面最下方會有山景實拍,也是來自山友們的攝影記錄,對於無法親自前往或想行前勘查來說會有些幫助,其他更多功能就留待使用者自行上去玩玩看,看完網站後我也很想去一些簡單的路線走走看看。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收錄台灣 52 座山岳資訊網站,將資訊圖形化更生動有趣 每座山都有海拔高度、歷史文化、棲息動植物等資訊 也會提供登山步道等級、推薦的入山季節和事前申請準備工作 Ten 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集錦」功能可收集整理網頁、影像或文字 …

山模山樣:帶你認識台灣 52 座山,原來這些山的特色和故事都這麼有趣 Read More »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集錦」功能可收集整理網頁、影像或文字

如果經常在網路上搜尋網頁、收集內容,應該也會有個自己習慣保存資料的地方,像我就很習慣將找到的資訊以超連結形式保存在 Pocket,這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稍後閱讀」功能,對於要組織或整理資料來說很有用。除此之外,我也會以手機的備忘錄或 Google Keep 儲存同步鏈結以外的內容。 無論你選擇的是什麼服務,大家會使用的理由或許都不盡相同,但盡可能可以整合自己平常慣用的各種裝置或應用程式,而且盡量以不需要額外下載安裝軟體為主。 本文要介紹的是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近期推出的「集錦」功能,某次更新瀏覽器後就跳出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功能介紹,這項功能是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內建的剪貼簿工具,可以將網頁看到的影像、文字或整個網頁加入集合中,再依照需要建立不同的集錦分類,有助於保存和組織自己找到的內容。 既然是內建功能,自然就不用額外下載或安裝擴充功能,整合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的同步特性,可以在所有已登入裝置上同步集錦,如果已經習慣使用 Edge 瀏覽器的話可以直接選用這個功能,就不需要透過第三方服務來保存或組織網路上找到的資料,也就更為方便。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 https://www.microsoft.com/zh-tw/edge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從右上角「選單」找到「集錦」功能。 開啟後會有一個預設的「新集錦」,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分類」的概念,使用者在建立不同集錦後就能將網頁、圖片或文字加入集錦收藏保存,亦可在不同裝置 Edge 瀏覽器進行同步使用。 STEP 2 進入集錦後點選上方或下方的「新增目前的頁面」就能將此網頁收藏到瀏覽器。 STEP 3 這是此功能最簡單的收藏網頁的操作方式,加入後會有一張網頁縮圖、標題和網址,點選會快速開啟或是進行其他操作。 如果只是單純拿來收藏網頁稍後閱讀的話,Microsoft Edge 集錦功能已很夠用,而且看起來也非常清爽,開啟時會呈現於瀏覽器側邊空間,還能同時使用瀏覽器,有一點像書籤列的感覺,終於不用再拿書籤來暫存資料。 STEP 4 回到集錦主畫面點選「啟動新集錦」可以建立更多資料夾,方便管理不同類型或主題的網頁、圖片及文字內容。 要將圖片或文字保存到集錦也很簡單,直接拖曳拖曳到右側「集錦」就能收藏,如果是文字的話一樣是選取特定段落、利用長按拖曳進行儲存(或是點選右側選單也會有新增至集錦選項)。 STEP 5 勾選集錦裡的內容右上角會出現相關選項,例如複製項目、共用或刪除,在共用功能裡會有傳送到 Excel、OneNote、Word 或 Pinterest ,亦可以不同方式進行排序(其實在集錦裡按住也可調整順序),一次開啟或是複製內容也很有用。 STEP 6 …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集錦」功能可收集整理網頁、影像或文字 Read More »

Microsoft Edge 正式版免費下載!微軟全新網頁瀏覽器

2018 年底微軟宣布要以 Chromium 核心重新打造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這個消息在網路上投下震撼彈,微軟去年也就開始一連串動作,像是先開放測試版讓使用者下載體驗,逐步從 Canary、Dev 再到更接近正式版的 Beta,並在 Mac 推出 Microsoft Edge for macOS 瀏覽器,都看得出來微軟對於這個全新瀏覽器充滿野心。 今年剛開始就帶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全新 Microsoft Edge 終於迎接正式版!相信使用者也已經期待很久,若你想要把 Microsoft Edge 做為平時日常工作或生活使用,那麼正式版也會相對更為穩定安全。若你還在使用測試版的話,也可以考慮換成正式版繼續使用。 Microsoft Edge 支援 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10、macOS,行動裝置則支援 iOS 和 Android,可以說非常完整,幾乎已經涵蓋大部分使用者日常會用到的所有裝置類型。 全新 Microsoft Edge 使用 Chromium 做為基礎,簡單來說,就是外皮掛著 Edge 但實際核心為 Chromium,因此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優勢一樣可以在 Microsoft Edge 呈現出來,像是速度快、安全性高、擴充功能完整,並有詳細的自定性選項。 既然是微軟瀏覽器一定整合 Microsoft 帳戶,也能同步我的最愛、設定、歷程紀錄、密碼和擴充功能等項目,如果你是使用 Windows 10 …

Microsoft Edge 正式版免費下載!微軟全新網頁瀏覽器 Read More »

Google Chrome 推出「閱讀清單」,收藏想閱讀還沒時間瀏覽的網頁

前幾週介紹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新加入「集錦」功能,就如同瀏覽器內建剪貼簿,可將看到的網頁、圖片或影像新增到集合中,以利於收集和整理資料,再依照需求建立不同的分類,我覺得這功能非常實用,對於要暫存資料、或當下沒時間只能「稍後閱讀」來說 Edge 集錦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還能透過瀏覽器內建的同步功能,在所有使用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裝置上同步並存取相同紀錄。 Google Chrome 在 89 版本後也加入類似功能「閱讀清單」(Reading List),這項新功能會顯示於書籤列右側,當點選網址列右邊的星號,除了原有加入書籤的功能外,現在還會多一個新的「加入閱讀清單」選項,閱讀清單類似於原有書籤,不過其實是兩個不太一樣的設計。 當網頁被加入閱讀清單後使用者能隨時點選、重新開啟,也會標示出該網頁的最後加入時間,讀取後自動移動到「你看過的網頁」類別,更直覺、自動化組織清單項目。這些功能原本必須透過第三方外掛像是 Pocket 達成(或是一般人可能習慣將書籤拿來做為暫存網頁),現在直接內建於瀏覽器中也能減少安裝的擴充功能數量。 相較於 Microsoft Edge 集錦來說 Google Chrome 閱讀清單功能較為陽春,Edge 允許使用者建立不同分類,收錄圖片、影像或某段文字內容,也能加入備忘記事,在不同的集錦項目上做出標記或是分隔,這些目前 Chrome 都還沒有。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https://www.google.com/intl/zh-TW/chrome/ 使用教學 STEP 1 首先將你的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升級到 89 或更新版本,開啟「關於 Chrome」就會開始進行更新,也能在這裡看到你目前的瀏覽器版本號。 如果更新後沒有出現閱讀清單功能,可以在網址列輸入 chrome://flags/#read-later 然後找到「Reading List」選項,將它切換為 Enabled 開啟並重新啟動瀏覽器就能看到。 STEP 2 目前閱讀清單好像還沒有一個獨立的頁面,點選網址列右側星號,選擇「加入閱讀清單」就能將當前頁面加入閱讀清單,以利稍後閱讀或是收集網頁資料。 STEP 3 開啟書籤列會在最右側看到「閱讀清單」功能,點選後以下拉式列出使用者加入清單的頁面,包括網站標題、網站圖示、網址和加入時間,也會分為「未讀取」和「你看過的網頁」兩種,點選網頁就會立即在瀏覽器分頁開啟。 從閱讀清單裡的項目後方可以標示為已讀取、未讀取或將網頁從清單刪除。 …

Google Chrome 推出「閱讀清單」,收藏想閱讀還沒時間瀏覽的網頁 Read More »